夏薇,混凝土,心理咨是作者喜欢虎鸫的杨魔小说《流浪汉回忆北大毕业后的跌宕人生》里面的主人公,这部作品共计5716字,1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3-14 13:16:08。目前在本网上完结,构思新颖别致、设置悬念、前后照应,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。内容主要讲述:流浪汉回忆北大毕业后的跌宕人生..
《流浪汉回忆北大毕业后的跌宕人生》精彩片段
防水布在狂风中猎猎作响,我蜷缩在断桥第三个桥墩的凹槽里。
江水裹挟着上游的泥沙拍打石壁,混着雨点的浪沫溅在脸上,
咸涩得像是那年在工地上混着泪水咽下的盒饭。手机天气预报说这场台风叫"梅花",
真是风雅的名字。我数着桥墩缝隙里长出的野草,第七次把装证件的铁盒往怀里塞了塞。
国家一级建造师的烫金证书在雨汽里蜷了边,
倒是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上那个温和的笑脸还没完全褪色。三十七道闪电划破天际时,
我听见了哭声。那声音细若游丝,却比惊雷更刺穿耳膜——是孩子,
最多不过五岁的稚嫩嗓音。本能比思考更快,当我反应过来时,
已经抓着桥墩上的藤蔓往下攀了五米。女孩卡在第二和第三桥墩交界的三角区,
粉色雨衣被钢筋划破,像只折翼的蝴蝶。江水漫到她胸口,怀里的泰迪熊顺着漩涡打转。
"叔叔..."她仰起脸的模样让我想起夏薇实验室里的小白鼠,
湿漉漉的眼睛盛着整个世界的惊恐。"抓紧!"我把安全绳在腰上多绕了两圈。
五年前在浦东工地考的高空作业证到底派上了用场,虽然这次吊着的不是钢结构,
是个活生生的人。女孩的体温透过浸透的衣料传来时,
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七年来第一次拥抱他人。消防队的探照灯扫过来时,
我正用俄语给女孩唱《喀秋莎》。这是父亲当年在莫斯科留学时学的,
他说冰天雪地里听见这歌,就像握住了伏特加酒瓶。小女孩睫毛上挂着水珠打拍子,
完全没注意我们头顶的混凝土正在簌簌掉落。
"心理干预要建立安全感..."我默念着教材上的话,声音却不由自主发颤。
当救援人员的手终于够到我们时,怀里的孩子突然伸手摸了摸我结痂的嘴角:"叔叔,
你好像那个修桥的石头人。"这句话让我浑身一震。二百三十天前在洛阳桥,
我也说过同样的话。那天我蜷在蔡襄雕像脚下,看月光给十八个船形桥墩镀上银边。
北宋的牡蛎还在石缝里繁衍,而我的家族企业比这些贝类消失得更快。雨势渐小...
小说《 流浪汉回忆北大毕业后的跌宕人生 》试读结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