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元十七年,京都,雪落无声。
长街尽头,一袭红裘的女子策马疾驰,马蹄踏雪,溅起片片晶莹。她面容清冷,眉眼间透着决绝,身后跟着一队黑衣骑卫,皆是面无表情,紧随其后。
女子名为苏璃,原是当朝左相之女。半月前,其父苏洵因“通敌叛国”之罪被满门抄斩,唯有她提前得知风声,从相府密道逃出生天。如今,她怀揣着父亲临终前交给她的铁血玉玺,那是先帝赐予苏家的最高信物,唯有在苏家遭遇灭顶之灾时方可启用。
苏璃的目的地是城外三十里妁山中的离渊阁,据说阁主神秘莫测,手握天下暗卫,能助她查明真相,为苏家沉冤昭雪。
离渊阁外,苏璃下马,望着那隐于云雾间的飞檐翘角,心下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。她深吸一口气,推开了那扇朱红木门。
“苏姑娘,终于来了。”暗处传来一道温润如玉的声音,一人身着素白长袍,负手而立,他便是离渊阁阁主慕寒川。
“慕公子,苏家满门忠烈,却遭此横祸,还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。”苏璃裣衽行礼,将铁血玉玺奉上。
慕寒川接过玉玺,指尖轻抚其上鲜血般的纹路,眼中闪过一丝异色,“苏姑娘放心,玉玺既出,我自当履行先人之约。只是,这朝堂风云变幻莫测,你可有想过从何处着手?”
苏璃抬起头,目光坚定,“我父生前曾言,此次叛国罪名是由兵部尚书陈震挑起,他与右相沈修关系匪浅,而沈修……”她顿了顿,声音染上一丝冷意,“正是当今天下的实际掌权者,沈氏一族,盘根错节,若想扳倒他们,需得从其身边亲信入手。”
慕寒川微微颔首,“苏姑娘思虑周全,我已安排人手暗中调查沈修及其党羽,只是这等大事,还需你亲自周旋。以你如今的身份,最便捷的途径,便是入宫为妃,接近陛下,从内部瓦解沈党势力。”
入宫为妃?苏璃心中一震,面上却不动声色。她深知,这或许是唯一的机会。只是,那深宫之中,步步惊心,机关算尽,她能否全身而退,又能否为苏家洗清冤屈?
数日后,一纸诏书传遍京都: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苏氏虽罹祸殃,然其女苏璃才貌双全,着即日选入宫中,封答应,以慰朕心。钦此。”
苏璃身着明黄缎面的宫装,头戴珠翠步摇,立于太和殿外的台阶上。远处,宫人们交头接耳,眼神中满是不屑与嫉妒。
“苏答应,你可真是好福气,一入宫便得陛下召见。”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,苏璃转头,见是掌管后宫事务的常公公。
“全赖公公提携。”苏璃微微屈身,语气恭敬。
常公公满意的点了点头,转身引她入殿。
殿内,年轻的皇帝萧景澜身着玄色龙袍,正伏案批阅奏折。见苏璃进来,他抬了抬眼皮,“苏答应,你父一案,你可查出什么端倪?”
苏璃心中一凛,面上却沉稳如常,“回陛下,臣妾虽查不出所以然,但臣妾相信,定有人别有用心,欲置苏家于死地。”
萧景澜眼中闪过一丝探究,“哦?你可有证据?”
“臣妾目前身在深宫,手无实权,又怎会轻易找到证据?陛下,还望您能给臣妾一个机会,让臣妾在宫中站稳脚跟,日后定当为陛下分忧。”苏璃裣衽行礼,语气中带着一丝哀求。
萧景澜沉默片刻,挥了挥手,“常公公,先将苏答应安置在咸福宫,好生照料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常公公应了一声,引苏璃退出殿外。
这一日,苏璃站在咸福宫的窗前,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,心中思绪万千。她知道,这深宫之中,危机四伏,稍有不慎,便会万劫不复。但她更清楚,只有在这里,她才能接近权力的核心,为苏家沉冤昭雪。
夜幕降临,宫中灯火通明。苏璃坐在床榻上,手中握着慕寒川传来的密信,信中提及沈修近日频繁出入兵部尚书陈震府邸,疑似密谋政变。
苏璃眼中闪过一丝决绝,她必须将此事告知陛下,但又不能显得过于心急。于是,她换上一身夜行衣,悄然出了咸福宫。
然而,当她行至御花园时,却撞见了一道熟悉的身影——沈修的三公子沈逸,正与一黑衣人交谈。那黑衣人手中拿着一封书信,似乎在汇报什么重要事宜。
苏璃心中一惊,连忙躲到假山之后。只听沈逸冷声道:“父王近日行事切忌张扬,陛下虽看似无为,实则心细如发,不可大意。”
黑衣人点头称是,转身离去。
苏璃见状,悄悄跟上了黑衣人。黑衣人穿过几条幽暗的长廊,来到一处隐蔽的柴房,推门而入。
苏璃紧随其后,屏息凝神,透过门缝向内望去。只见黑衣人将书信交予一个蒙面人,那蒙面人接过信,放入怀中,转身欲走。
苏璃心下一横,推门而入,拦在蒙面人面前,“站住。”
蒙面人一惊,迅速抽出腰间短剑,指向苏璃咽喉,“你是何人?”
“哼,区区暗卫,也敢在本宫面前放肆。”苏璃冷哼一声,伸手握住短剑,内力运转,只听“咔嚓”一声,短剑应声而断。
蒙面人见状大惊,转身欲逃。苏璃怎会放过他,一个箭步上前,点中他的穴道,将其制服。
“说,这封信是何内容?”苏璃厉声问道。
蒙面人沉默不语。
苏璃见他不肯开口,从怀中掏出一根银针,刺入他的手臂,“再不说,本宫便让你尝尝失血过多的滋味。”
“你……你是苏璃?”蒙面人终于开口,声音中带着一丝惊恐。
苏璃一愣,“你认识本宫?”
“在下是沈相府中的暗卫,这封信是沈相写给一位神秘盟友的,信中提到他们计划在冬至祭天大典上对陛下不利。”蒙面人急切说道。
苏璃心中大震,祭天大典是皇家盛事,若真如信中所言,那便是谋逆大罪。她当机立断,“带本宫去见陛下。”
蒙面人犹豫了一下,最终点头。
此时,萧景澜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,忽见苏璃带着一人闯入,心中一惊,“苏答应,这是何人?”
“陛下,此人是沈相的暗卫,他手中有一封信,事关重大。”苏璃将信呈上。
萧景澜接过信,展开细读,面色逐渐阴沉。
“陛下,冬至祭天大典就在三日后,还望您早做准备。”苏璃沉声说道。
萧景澜点了点头,“爱妃此次立下大功,朕定不会亏待你。”
苏璃微微屈身,“陛下言重了,臣妾只是尽绵薄之力。”
待萧景澜处理完此事,已是深夜。苏璃回到咸福宫,心中却难以平静。她知道,这只是扳倒沈氏一族的第一步,接下来,还会有更多的艰难险阻等待着她。
次日,苏璃在宫中如往常般行事,却隐隐察觉到周围宫人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敬畏与忌惮。她心中明白,这一切皆因昨夜之事。
午后,常公公传旨,命苏璃前往御花园参加宫宴。苏璃换上一袭水红色宫装,头戴珠翠,缓步向御花园走去。
御花园中,众妃嫔们或站或坐,谈笑风生。见苏璃到来,众人纷纷投来探究的目光。
“苏答应,这几日可还习惯?”迎面走来一位身着鹅黄宫装的女子,正是当红的华妃。
“多谢华妃关心,臣妾一切安好。”苏璃裣衽行礼。
华妃微微一笑,“本宫听闻你昨夜立了大功,真是令人钦佩。”
苏璃心中一凛,面上却不动声色,“华妃过奖了,臣妾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”
“罢了,不说这些扫兴之事。来,本宫给你引见几位姐妹。”华妃拉着苏璃的手,走向一旁的众妃嫔。
苏璃心中虽有疑惑,却也只能跟着华妃应付周旋。
席间,萧景澜携众妃嫔一同观舞。舞者们身着彩衣,翩翩起舞,如梦如幻。
苏璃站在一旁,目光却始终未曾离开过沈逸的身影。她知道,沈氏一族的阴谋不会就此停止,他们定会在暗中寻找机会反扑。
忽然,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过来,“启禀陛下,兵部尚书陈震府邸起火了!”
此言一出,满场哗然。
萧景澜面色一沉,“立刻派人前往查看。”
“陛下,臣妾愿往。”苏璃上前一步,主动请缨。
萧景澜看了她一眼,点了点头,“爱妃小心行事。”
苏璃领命,迅速离开御花园,直奔陈震府邸。
当她赶到时,火势已蔓延开来,熊熊烈焰冲天而起。苏璃吩咐随行太监们协助救火,自己则绕到后门,寻找可能的线索。
在后院的废墟中,苏璃发现了一块尚未完全烧毁的布料,上面绣着一朵精致的牡丹花。她心中一动,这绣工,与沈修府中丫鬟的服饰极为相似。
“苏答应,你在这做什么?”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在身后响起。
苏璃转头,见是沈逸,手中还握着一把折扇,扇面上绘着一幅山水画。
“本宫奉陛下之命前来查看火情,不知三公子为何在此?”苏璃反问道。
沈逸微微一笑,“本公子恰巧路过,见此处起火,便来看看热闹。”
苏璃心中暗自警惕,表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淡然,“三公子若是无事,本宫便先行告辞了。”
“且慢。”沈逸叫住她,“苏答应可知道,这火是谁放的?”
苏璃心中一惊,“三公子此言何意?”
“本公子只是提醒你,有些事情,不是你能插手的。你一个小小的答应,还是安分些为好。”沈逸冷哼一声,转身离去。
苏璃望着他的背影,心中涌起一股不安。她知道,沈氏一族已经开始对她产生敌意,接下来,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。
回到宫中,苏璃将那块布料呈给萧景澜,“陛下,臣妾在陈震府邸的废墟中发现了这块布料,上面的牡丹刺绣,与沈相府中的丫鬟服饰极为相似。”
萧景澜接过布料,仔细端详了一番,“爱妃所言极是,朕会命人彻查此事。”
“陛下,臣妾还有一事相求。”苏璃犹豫了一下,还是开口道,“沈氏一族根深蒂固,若要扳倒他们,仅凭这些证据恐怕不够。臣妾希望陛下能允许臣妾暗中调查,找出他们的逆谋证据。”
萧景澜沉默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,“爱妃,你可知道,这朝堂之上,各方势力错综复杂,朕虽有意削弱沈氏,却也不能轻易动手。你一个女子,行事诸多不便,还是让朕来安排吧。”
苏璃心中虽有不甘,却也知道,此刻的萧景澜,尚未完全信任她,她不能过于急切,以免引起怀疑,“臣妾明白,一切听凭陛下安排。”
数日后,宫中传出消息,陈震因失职纵火,被革去兵部尚书一职,其职位由吏部侍郎张廷接任。而沈修,却依旧稳坐右相之位,似乎毫无影响。
苏璃心中明白,沈修绝非池中之物,他定有后招。于是,她开始更加留意宫中的动静,同时,也加强了与慕寒川的联络。
这一日,慕寒川通过密道潜入宫中,与苏璃在御花园的假山后相见。
“苏姑娘,沈修近日频繁与一位神秘人物在城郊的别院会面,据我所查,那人极有可能是流亡在外的先皇旧臣。”慕寒川低声说道。
苏璃心中一震,“先皇旧臣?你是说,沈修与先皇旧臣勾结,意欲谋反?”
慕寒川点了点头,“不仅如此,他们还暗中联络了北狄的将领,企图里应外合,推翻陛下。”
苏璃眼中闪过一丝决绝,“我必须将此事告知陛下,让其早做准备。”
慕寒川握住她的手,“苏姑娘,你如今身在龙潭虎穴,行事切不可鲁莽。沈修心狠手辣,若被他察觉到你的意图,你将万劫不复。”
苏璃抽出自己的手,“慕公子放心,我自有分寸。只是,这朝堂之上,各方势力盘根错节,若无确凿证据,陛下也难以下手。所以,我必须找到他们谋反的铁证。”
慕寒川看着她坚定的神情,心中涌起一股敬佩,“好,我让人在沈修的别院周围布下眼线,一旦有动静,立刻通知你。”
苏璃点了点头,转身离去。
此后,苏璃在宫中更加小心谨慎,她利用自己的身份,时常出入各宫,暗中观察沈修及其党羽的动静。同时,她也与华妃等人保持表面上的交好,以免引起他人怀疑。
终于,在冬至祭天大典的前夜,慕寒川传来消息,沈修将于大典当日,在太庙中动手。
苏璃得知后,立刻前往御书房面见萧景澜。
“陛下,沈修一党已决定在明日的祭天大典上动手,他们计划在太庙中埋伏暗卫,趁陛下祭天时行刺。”苏璃语气急切。
萧景澜面色阴沉,眼中闪过一丝寒光,“爱妃,你可确定?”
“臣妾愿以性命担保,此消息绝无虚假。”苏璃跪倒在地,语气坚定。
萧景澜沉默片刻,挥了挥手,“爱妃先退下吧,朕自有安排。”
苏璃起身,心中明白,这场关乎皇位存亡的较量,即将拉开帷幕。
次日,冬至祭天大典如期举行。京都城内,彩旗飘扬,礼炮齐鸣。萧景澜身着玄色衮服,头戴冕旒,率领百官前往太庙祭天。
苏璃身着一身素净的宫装,站在众妃嫔之中,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。她知道,沈修一党随时可能动手。
当萧景澜踏入太庙的那一刻,变故陡生。几名黑衣人从殿外冲入,手中利刃直指萧景澜。
“陛下小心!”苏璃大喊一声,飞身跃出,挡在萧景澜身前。黑衣人毫不留情,一刀劈下。
“铛”的一声,苏璃手中突然多出一把短剑,与黑衣人的利刃相撞,溅起一串火花。
“苏答应,你这是在找死!”黑衣人冷喝一声,挥刀再次攻来。
苏璃毫不畏惧,短剑如游龙般穿梭,与黑衣人展开激战。与此同时,殿外的禁卫军也纷纷涌入,与黑衣人展开混战。
萧景澜在太监们的护卫下,退至殿内一角,惊魂未定地看着眼前的一切。
“陛下,臣妾定当护您周全。”苏璃一边与黑衣人周旋,一边大声说道。
经过一番激战,黑衣人渐渐不敌禁卫军,纷纷被制伏。苏璃趁机上前,点中为首黑衣人的穴道,将其擒获。
“来人,将这些刺客押入大牢,严加审讯!”萧景澜缓过神来,厉声下令。
“是,陛下。”禁卫军们应了一声,将黑衣人们押了下去。
殿内,众妃嫔们惊魂未定,萧景澜则满面怒容地望着苏璃,“苏答应,你从何处学得这般武艺?”
苏璃微微屈身,“陛下,臣妾自幼体弱,为强身健体,曾跟随家父府中的武师习武。今日恰巧派上用场,还望陛下恕臣妾未先告知之罪。”
萧景澜沉默片刻,挥了挥手,“罢了,爱妃此次护驾有功,朕自当重重有赏。只是,这背后主使之人,朕定要将其揪出,严惩不贷。”
苏璃心中明白,沈修一党的阴谋虽被挫败,但沈修本人尚未落网,他定会想尽办法脱身,并继续图谋不轨。而她,也必须加快脚步,找到沈修与先皇旧臣及北狄将领勾结的铁证,彻底扳倒沈氏一族,为苏家沉冤昭雪。
夜幕再次降临,京都城被一片静谧笼罩。苏璃独自一人坐在咸福宫的窗前,手中握着那封从沈修暗卫手中缴获的信件,信纸上字迹潦草,却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。
“苏姑娘,你可有发现,这封信上的标记,与我们之前在沈修别院外发现的标记极为相似?”慕寒川的声音突然在窗外响起。
苏璃起身,打开窗户,让慕寒川进入,“慕公子,你可查到这标记的来历?”
慕寒川点了点头,“这标记,是北狄狼牙军的暗号。看来,沈修确实与北狄有所勾结。”
苏璃心中一震,“那我们该如何行动?”
“沈修如今已成惊弓之鸟,他定会想法设法逃离京都。我们必须在他逃走之前,找到他与北狄勾结的证据,并将其公之于众。”慕寒川沉声说道。
苏璃点了点头,“可如今陛下对沈修尚存疑虑,若无确凿证据,他不会轻易动手。我们该如何找到证据?”
慕寒川从怀中掏出一张地图,“这是沈修在京都城外的一处密仓位置,据我所查,那里藏有大量北狄的军需物资。只要我们能找到这些物资,便能证明沈修与北狄勾结的事实。”
苏璃接过地图,眼中闪过一丝决绝,“好,那我们立刻前往密仓,取出证据。”
慕寒川点了点头,两人随即换上夜行衣,悄然离开宫中。
夜色如墨,京都城外的荒野中,一座破旧的仓库隐匿在黑暗之中。苏璃与慕寒川潜入仓库,四处寻找可能的证据。
在仓库的角落里,他们发现了一个暗格,里面藏着几封书信和一些账本。苏璃翻开书信,只见信中详细记载了沈修与北狄将领的交易细节,以及他们计划在祭天大典上行刺萧景澜的阴谋。
“这些证据足够了。”苏璃将书信和账本收入怀中,与慕寒川迅速离开仓库。
然而,当他们回到宫中时,却发现宫门紧闭,守卫森严。
“苏答应,你可回来了。陛下有旨,命你立刻前往御书房。”一名小太监迎上来,神色紧张。
苏璃心中一凛,与慕寒川对视一眼,立刻前往御书房。
御书房内,萧景澜负手而立,面色铁青。见苏璃进来,他冷声道:“苏答应,你可知道,朕刚刚收到消息,沈修已经畏罪潜逃了。”
苏璃心中一沉,“陛下,臣妾有证据证明沈修与北狄勾结,谋反叛国。”她从怀中掏出书信和账本,呈上。
萧景澜接过证据,迅速浏览了一遍,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与愤怒,“爱妃,你从何处得来这些证据?”
“陛下,臣妾与慕公子刚刚从沈修的密仓中取得。”苏璃如实说道。
萧景澜点了点头,“爱妃,你先退下吧。朕会处理此事。”
苏璃心中明白,此刻的萧景澜,需要时间来权衡利弊,她不能过多插手,以免引起他的猜忌,“臣妾告退。”
待苏璃离开,萧景澜立刻命人将证据收好,并传旨,命各州府县严查沈修下落,同时,加强京都城的防御,以防北狄入侵。
而苏璃回到咸福宫后,心中却始终无法平静。她知道,沈修的潜逃只是暂时的,他定会卷土重来,届时,局势将更加复杂。
次日,宫中传出消息,沈修因谋反叛国,已被列入钦犯名单,其党羽皆被株连。朝堂之上,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,京都城内,暗流涌动。
苏璃站在窗前,望着远方的天空,心中暗暗发誓,无论如何,她都要将沈修绳之以法,为苏家洗清冤屈。
此后,苏璃在宫中更加谨慎行事,她利用自己的身份,暗中协助萧景澜处理朝政,同时,也与慕寒川保持紧密联系,随时掌握沈修的动向。
终于,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慕寒川传来消息,沈修已潜回京都,藏身于城南的一座破庙中。
苏璃得知后,立刻前往御书房面见萧景澜。
“陛下,沈修已潜回京都,藏身于城南破庙中。这是臣妾好不容易才打听到的消息,还望陛下速做决断。”苏璃语气急切。
萧景澜沉默片刻,点了点头,“爱妃,你随朕一同前往,务必活捉沈修,将其罪行公之于众。”
苏璃心中一喜,“陛下英明。”
当夜,萧景澜率领禁卫军,苏璃与慕寒川随行,悄然前往城南破庙。
破庙中,沈修正与几名心腹密谋,突然,庙门被撞开,萧景澜一行人冲了进来。
“沈修,你已无路可逃,束手就擒吧。”萧景澜厉声喝道。
沈修见状,抽出腰间佩剑,与心腹们一同负隅顽抗。
苏璃见状,飞身跃出,与沈修展开激战。慕寒川则带领禁卫军迅速制服其他心腹。
沈修与苏璃交手数回合后,渐渐不敌,心中暗自震惊,“苏璃,你一个女子,为何如此执着于扳倒我沈修?”
“沈修,你罔顾忠良,陷害苏家,今日便是你的死期。”苏璃冷喝一声,短剑如灵蛇出洞,直取沈修咽喉。
沈修慌忙招架,却在慌乱中被苏璃点中穴道,动弹不得。
“来人,将沈修押回京都,交由大理寺审讯。”萧景澜下令。
“是,陛下。”禁卫军们应了一声,将沈修押了下去。
至此,沈修一党终于被彻底铲除,苏家的冤屈也得以昭雪。
数月后,京都城内,春暖花开。萧景澜在太和殿设宴,表彰苏璃的功绩,并册封她为昭仪。
“爱妃,此次沈修一案,若非有你,朕险些被其蒙蔽。你为朕立下大功,朕定当铭记于心。”萧景澜举杯,向苏璃敬酒。
苏璃裣衽行礼,“陛下过奖,臣妾只是尽了臣子本分。”
殿内,众臣纷纷向苏璃道贺,苏璃心中却明白,这深宫之中,权谋斗争永无止境。她虽已为苏家昭雪,但未来,仍需步步为营,守护自己与家族的荣耀。
而慕寒川,则在暗处默默守护着她,成为她在这深宫中坚实的后盾。
京都城的天空,依旧晴朗,只是那深宫高墙之内,一场新的权谋斗争,正在悄然酝酿……